1999年是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年”。100年前,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150年前,则是他的父亲、同样著名的老约翰·施特劳斯的祭日。在维也纳,始于1999年新年音乐会的纪念活动将持续整整一年,这其中包括在5月份的维也纳艺术节期间上演重新编排的轻歌剧《蝙蝠》,维也纳历史博物馆推出的大型施特劳斯生平展览,全年连续不断的各类施特劳斯作品音乐会,以及在国内外的数百项以施特劳斯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奥地利参展的作品即是以施特劳斯纪念雕像为主体的“施特劳斯花园”。奥地利人如此大张旗鼓地操办“施特劳斯年”,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即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奥地利是个多山的小国,自然资源不丰富。但它有过辉煌历史,自然风光秀美,培育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等许多世界闻名的大音乐家,首都维也纳更有“音乐之都”的美称。拥守着这样一份丰厚的文化资源,奥地利人很懂得如何充分加以利用。去年是伊丽莎白皇后即茜茜公主逝世一百年,顺理成章地成为奥地利的“茜茜年”。今年初维也纳旅游局的官员喜笑颜开地宣布,“茜茜年”到维也纳过夜的旅游者达77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6%。饭店营业额增长11.9%,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现在,奥地利对“施特劳斯年”同样寄予厚望。
奥地利的文化氛围极浓,漫步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各种文化演出和展览的招贴画。演出是高水准的,国际上最知名的演员、指挥和乐团走马灯般地出现在维也纳的舞台上。奥地利观众欣赏水平极高,像一道精美的大餐需要懂得品尝的美食家一样,世界各地最著名的演出团体都愿意到奥地利来演出,因为在这里他们能找到知音。在奥地利人看来,用其已经打响名气的文化赚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游客专门赶到维也纳听一场歌剧、参加一场舞会或者现场听一听新年音乐会,从中受益的不仅是“文化人”,文化旅游还带动了奥地利饭店和餐饮业的发展。在奥地利,文化和商业可谓相得益彰。
奥地利人靠文化赚钱的做法并不始于今日,而要追溯到100多年前。那时,施特劳斯父子俩开创了靠文化赚钱的先河。和莫扎特、舒伯特等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们不同,施特劳斯父子生前名声显赫、财源滚滚。尤其是小施特劳斯,商业演出极为成功,死时留下数处房产及上百万遗产,在一百年前这是十分可观的数目。今天奥地利人纪念施特劳斯父子,除了用这块牌子直接赚钱外,更是为纪念施特劳斯父子为奥地利趟出了一条靠文化致富的路子。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共创作了250首作品,其中150多首是华尔兹。当初,华尔兹在上流社会不登大雅之堂。如果老施特劳斯当时没有去探寻一条文化和商业相结合的新路,他的作品也许要在他死后才引起轰动,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也绝不会在他有生之年就在王公贵族的社交场所回响。他兴办无数庆祝活动,他寻找和结识其他音乐家,他抓住一切重要的机会向社会提供新的乐曲,甚至在公演前将这些乐曲及时公诸于众,他行游四方,带领着自己的乐队从王宫侯府到社交聚会场所进行巡回演出,并将成功演出的消息发至维也纳新闻界。这些公关活动使得老施特劳斯和华尔兹名声大振,并使老施特劳斯在生前就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小约翰·施特劳斯发扬光大了父亲的自我推销术。他不仅在维也纳和周围城市巡演,还接受邀请连续多个夏季到国外演出,归来时名利双收。
施特劳斯的音乐也许谈不上深刻,但它优美的旋律却给人以快乐。在“施特劳斯年”里,维也纳最有名的20家咖啡馆将以施特劳斯父子当年的演出形式为观光客演奏华尔兹,奥地利人当然也会陶醉其中,不仅仅因为那优美的旋律,更因为有收获的期盼。